1.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論文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1-02 12:12:10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論文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論文篇(1)

          關鍵詞:傳統文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育價值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24-0212-02

          引言

          著名學者吳宓提出傳統文化教育的價值在于“涵養心性,培植道德,通曉人生,諳悉世事,表現國民性,增長愛國心,確定政策,轉移風俗,造成大同世界,促進真正文明”[1]?!端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課(以下簡稱“思修”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在“思修”課的教育教學中以傳統文化為切入點,有利于啟發學生對樹立何種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作更深入的思考,從而提高“思修”課的教育教學效果。

          一、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中的地位堪憂

          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一項關于“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列為法定假日,你怎么看?”的調查中發現[2]:74%的人持非常支持和比較支持的態度,但是這74%的大學生中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并不是因為它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而重視這些節日。9%的大學生持不贊成或反對的意見。而西洋節日如圣誕節、情人節等卻在大學生中走俏。在傳統文化的知識儲備方面,有調查發現大學生對傳統文化有較多了解的僅占7.6%,閱讀過《詩經》的占10.4%,能完整背出古詩詞或正確回答出作者的占38%,閱讀過古典四大名著的占19%,閱讀過《中國通史》的占13%[3]??傮w來看,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具體內涵的理解程度不高、傳統美德觀念較淡薄、對傳統文化的價值認識不足。

          至于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中缺失的原因,李宗云[4]在其碩士畢業論文中分析得全面而深刻,一是百年屈辱史和建國后的左傾錯誤造成的文化心理傷痛;二是市場經濟、西方文化、網絡傳媒的負面影響;三是大學生的就業、學習、生活壓力增大,相當一部分學生只關心跟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無暇顧及、學習和接受傳統文化;四是高等教育自身發展過程中對傳統文化教育的忽視。

          一個強大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國家,必然要有與之相配的偉大的民族文化。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的重要任務,充分肯定了優秀傳統文化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現代價值??倳浽趹c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第一次鮮明地把文化傳承創新作為高等學校的重要職能,明確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大力推進文化傳承創新。作為優秀青年代表的大學生如果沒有深厚的傳統文化的基礎和底蘊,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如何傳承?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從何而來?所以,大學教育中理應重視對大學生傳統文化素質的培養。

          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關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目前還沒有統一的、確切的提法,眾多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概括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如高波[5]將其概括為利民濟世精神、剛健有為精神和“公忠”精神;李宗云[4]將其概括為剛健有為、自強不息,天人合一、以人為本,修養德性、與人協調,集體本位、天下為公。孫新新[6]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思想是“剛健有為、和與中、崇德利用、天人合一”。接著,他又將中國傳統文化與時代特征緊密結合,凝練出具有傳統特色的中華民族精神。一是理性精神,二是求實精神,三是發展的觀點、自強不息和好學不倦的精神,四是注重道德、宗法的精神。這些精神是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積累,被中華兒女一代代繼承和弘揚,為中華民族的發展產生了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尤其是“思修”課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應該將這些精神繼續發揚光大。

          三、“思修”課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基本精神的融合

          “思修”課的主要內容是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人生價值觀教育、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識與法律精神教育,這些內容可以很好地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在“思修”課中有意識地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使文化充分發揮影響人、塑造人的巨大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思修”課的實效性。

          (一)愛國主義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作為一個歷史范疇,愛國主義思想在中華民族的不同時代和歷史時期,其內涵雖有所不同,但最根本的一條——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始終沒有變?!抖Y記·禮運篇》中的所描述的“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的理想,正表現出儒家思想家們關心國家民族的志向;宋代范仲淹幾經沉浮、數遭貶謫,仍然秉承“先天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愛國情懷。直至近代,面對亙古未見的民族奇恥大辱,一代代仁人志士在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鼓舞下為民族獨立與富強進行著堅持不懈的奮斗。充分利用傳統文化中豐富的愛國主義資源,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弘揚民族精神,促進國家的繁榮昌盛。

          (二)和諧是傳統文化的根本特征,是傳統文化的核心

          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命題與核心精神。中國古代的主要思想學派,對和諧思想都有深刻的闡發。道家倡導合乎自然,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儒家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提倡“和為貴”、“和而不同”的思想;法家主張對個人、社會、國家三者關系正確定位,實現國家主導下的社會和諧;墨家以“兼愛”、“非攻”作為其基本思想。和諧精神是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的為構建和諧文化所要培育的精神,一種以和諧的社會觀為核心的道德觀念。研究、吸收、和弘揚傳統文化中的和諧理念,可以使大學生自覺與自己、與他人、與社會和諧相處,提高其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意識。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論文篇(2)

          關鍵詞:民辦高校;傳統文化;思想政治理論課

          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當前我國文化事業發展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歷經五千年積淀,博大精深,蘊含十分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在大學生中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新形勢下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和任務,也是深化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

          1 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在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作用

          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是經過千百年的歷史錘煉和長期積淀逐步形成的,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得到不斷豐富和發展,蘊含深厚的內涵和深邃的哲理,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是當前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

          ( 一) 從教學效果看,有利于增強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據一項調查顯示,民辦高校學生的大學生活“最遺憾”的事是學習,大學課程中“最枯燥”的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因此,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成為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思政理論課中,使枯燥的純理論講述變成生動活潑的文化熏陶和思想滲透,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理論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增強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 二) 從教學目的看,有利于民辦高校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由于民辦高校收費較高,多數學生的家境都比較好,加上各種思潮的影響和撞擊,民辦高校學生很容易受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想的影響,出現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等現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應發揮自身作用,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和引導大學生塑造健康的身心和人格。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傳統文化重視人格修養,強調學思并重、知行合一的道德規范,強調人本精神,追求先義后利的崇高精神等。因此,在民辦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有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 三) 從教學的任務看,有利于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擔負著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任務,在課程中融入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精忠報國的愛國主義思想、成仁取義的獻身精神、博愛大眾的利民濟世精神、見利思義的重義精神、忠于職守的敬業精神、尊老愛幼的公德精神、誠實守信的誠信精神、勤儉節約的勤儉精神、謙敬禮讓的明禮精神、樂群貴和的和合精神、厚德載物的寬厚精神等,讓學生在教學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民族自豪感,從而達到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目的。

          2 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在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現狀

          在推進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進程中,如何將傳統文化與理論課教學相融合,是一項重要課題,各高校正在積極探索有效途徑,但仍存在諸多問題。

          ( 一) 從教師自身看,多數教師采取傳統的理論灌輸法。在不少民辦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較年輕,甚至很多??聘咝F溉屋o導員兼任教學工作,缺乏教學經驗,缺乏對傳統文化和理論課本身的系統學習,疏于教學方法研究與創新,在教學中仍采取傳統的填鴨式的理論灌輸方法,使課堂缺乏活力和生機。

          (二) 從學生的認知情況看,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認識不足。多數學生從小學到大學,幾乎都是從學校的課堂上接觸傳統文化,但在升學的巨大壓力下,學校更多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而忽視對傳統文化的教育。同時,由于受到西方和韓日文化的沖擊,許多民辦高校的大學生更熱衷于追捧新鮮時尚的外來文化,雖能在一定程度上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狀況,但卻缺乏傳承和弘揚優秀文化的責任感,造成傳統文化意識淡薄。

          ( 三) 從學校的輿論氛圍看,民辦高校對傳統文化的宣傳氛圍不夠濃厚。民辦高校辦學起步發展較晚,至今未能形成較成熟的校園文化精神,加上許多民辦高校注重規模和效益,忽視內涵建設,忽視傳統文化氛圍的渲染,導致民辦高校的校園文化品位較之略顯劣勢,間接導致學生對傳統文化認識程度的偏差,從而使學生對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加以思考地認同和接受外來文化,甚至出現否認和歪曲傳統文化的現象。

          3 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在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價值應用

          針對優秀傳統文化在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存在的傳授方法陳舊、價值認知不足、文化氛圍不強的問題,如何將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相融合,是民辦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特提出以下建議。

          ( 一) 從課堂活動的實施者―――教師的角度看,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施者,在傳統文化進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在民辦高校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認知水平較低的情況下,教師的自身素養、行為舉止、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應重視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著力打造一支素質上過硬、理論功底深、知識面廣、責任心強的專業教師隊伍。另一方面,理論課教師應發揮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利用課前的導入教學吸引學生注意力,并根據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涉及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運用生動鮮活的事例、通俗易懂的語言及現代教育手段,采取課堂討論、專題講座、觀看錄像等形式,加以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以傳統人文精神去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引導學生在學習政治理論的過程中拓寬文化素養,從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論文篇(3)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 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族精神

          中圖分類號:D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3-0040-02

          一、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資源

          (一)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

          我們所說的傳統文化是指具有重要價值、有深遠影響力、有活力的文化,它們最終得以保存、延續下來成為后世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文化就是特指在中華大地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文化,它植根于中國的土壤之中,具有中華民族獨特的特點,世代延續保存下來的穩定的文化體系。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則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把其中發揮過積極作用的、體現整個中華民族精神和氣質的、反映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文化挑選出來加以突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就是在中華民族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形成并保留下來的,發揮過積極的歷史作用,對當今社會仍有重要價值的思想文化,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結晶,是當代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源泉。

          (二)優秀傳統文化的存在方式:文本與中國人的行為之中

          1.優秀傳統文化存在于文本之中

          最具有代表性的表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書籍就是“四書”,即《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鬃觿摿⒌娜寮覍W派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孔子主張的“仁者愛人”、孟子主張的“施仁政”思想在現代社會仍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成為我們現在倡導的以人為本思想的核心內容?!洞髮W》中提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要主張,注重個人的道德修養,對我們今天提高個人自身素質和社會的道德水平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吨杏埂分小昂汀钡睦砟钜恢睘槲覀兯珜?,在處理天人關系時我們主張天人合一,在處理人際關系時我們主張和而不同,從而達到和諧的狀態,這為我們今天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理論依據。

          2.優秀傳統文化存在于中國人的行為之中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中國人的一些行為在某種程度上也體現出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比如尊老愛幼、尊師重教的傳統,倡導集體主義原則、誠實守信的美德等。同時,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 、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使中國人民養成了剛強堅毅、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的性格特點。優秀傳統文化滲透于中國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內化為中國人的日常行為之中,在他們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性和發展性,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給我們中國人帶來的潛移默化而深遠持久的影響。

          (三)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代核心價值觀的寶貴資源

          凝聚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價值追求和價值共識,承載著中華民族最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最獨特的精神標志和道德品質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的特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論哪個層面都在一定意義上吸收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養料,彰顯著中國特色和中國元素的內在價值。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有很多體現當代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比如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主張人與自然之間應該和諧相處,應該尊重自然,愛護自然,強調在人與自然協調統一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這體現著強烈的人本主義色彩。還有傳統文化中“舍生取義”的義利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認知觀等都在當代價值觀中有著深刻的體現。

          二、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論建構:當代價值發揮的前提和基礎

          (一)優秀傳統文化是一種文化體系:不是碎片化的價值原則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經歷很長時間的發展后積淀下來的經典,對我們現在及以后的國家建設、社會發展和個人進步仍會有積極的影響,它會與時俱進,在新的時代下被賦予新的內涵,以充分彰顯優秀傳統文化影響的持久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是在自身文化發展基礎上吸收借鑒其他思想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并在其后發展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的精華內容對我們現在社會仍有重要的影響。

          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談到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边@里形成了以仁、民、誠、正、和、同為主的完整的思想文化體系,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共同處于優秀傳統文化的體系之中,共同構成了當代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是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

          (二)優秀傳統文化功能的審視:國家與社會關系的視角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優秀傳統文化是這個國家和民族存在和發展的基石,是使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法寶,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持。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思想底蘊,體現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氣質,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w現時代精神又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體現民族精神和特色。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要條件,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獨立、人民幸?!钡闹袊鴫舻膭恿χС趾蛢r值資源。

          對于一個社會來說,優秀傳統文化為這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是這個社會得以生存和發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使中國人民能夠安居樂業而又和諧相處,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目標的建設,離不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孕育和推動。同時,優秀傳統文化為社會的全面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是促進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在內的“五位一體”的現代化建設的依據,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動力支持。

          三、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對策探析

          (一)優秀傳統文化包涵的價值觀是其構成部分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對策之一: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化人的功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得以不斷發展,就是因為它包含著人類社會發展所普遍接受的價值觀念,符合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能使人們產生共鳴,從而形成得到人們認可的價值觀。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融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進行發揚光大,發揮優秀傳統文化育人化人的作用,是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任務。優秀傳統文化強調民本思想,《尚書》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論述,孟子的“民貴君輕”的思想,孔子的“使民富足”“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等這些在今天看來依然是有很大價值的。而且,溫、良、恭、儉、讓的良好品德也和我們現在道德領域的要求相一致。社會既要公平正義,也要培養互幫互助、團結友善的高尚道德情操。因此,發揮優秀傳統文化育人化人的作用,對于我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優秀傳統文化也是其發展的豐富資源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對策之二:利用中國重要傳統節日進行熏陶。中華民族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既具有本民族的鮮明特色,同時也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不可忽視的重要資源。自古以來中國人都特別注重過節,因此,發揮中國重要傳統節日的思想熏陶和教育功能,強化時代價值的內涵,對于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中國的傳統節日,是我們本民族文化個性的表現,既體現了在世界文化中的獨特性,同時又表現了在本國范圍內的統一性,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體現著中國特色,彰顯著中國精神。中國的一些重要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已經成為中國人家庭團聚的重要日子,國家對這些法定節假日的重視,也必將使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很好地發展,成為社會不斷產生積極作用的有效載體。在當今社會文化紛繁復雜的背景下,用重要傳統節日來對人民進行文化熏陶,對于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三)補充代價值觀的不足,深化當前價值觀扎根社會的實踐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對策之三: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廣泛實踐。要使優秀傳統文化真正發揮作用,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服務,就必須有實際行動,只有在廣泛的社會實踐中,優秀傳統文化才能體現出其原有的活力和魅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當前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文化強國建設和和諧社會建設的寶貴資源,只有真正利用好才能產生重要價值和深遠影響。要想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真正價值,就必須讓它在實踐中得到深化和發展。所謂“德者,得也”,我們要想有所獲得,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就要注意在實踐中把握真理??傊?,我們要在社會實踐中不斷用優秀傳統文化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只有在實踐中將優秀傳統文化扎根于社會,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更好地得以踐行。

          參考文獻:

          [1]張應杭,蔡海榕.中國傳統文化概論[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0.

          [2]居云飛.興國之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3]趙洪恩,李寶席.中國傳統文化通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李宗云.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其實現[D].東北師范大學,2008.

          [5]李彥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國傳統文化意蘊[D].西南石油大學,2014.

          [6]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2-26.

          [7]王學偉.試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科學內涵[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2014(6).

          [8]李宗桂.試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J].學術研究,2013(11).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論文篇(4)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傳統文化;高校;認知偏差;問題;建議

          一、引言

          在新形勢下,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年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但我們面臨的經濟金融形勢卻異常復雜。經濟處于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時期,企業產能過剩、杠桿率高企、金融風險加劇、外部經濟復蘇乏力,這些形勢都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順利實現提出了挑戰。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個良好的內外部輿論環境。高校在校生和畢業生是高素質的群體,他們即將成為或已經成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力量,是輿論創造的重要主體、輿論傳播的重要載體、輿論影響的重要受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建設一個良好的內外部輿論環境有著提綱挈領的作用,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此,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15年1月19日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教育黨組印發了《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建設的意見》等文件,都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高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并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將有利于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造良好的內外部輿論環境。然而,在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還存在著不少否定、排斥傳統文化的現象,究其原因是由于對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認識不清。澄清這一認識,將有利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作用的發揮。

          二、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作用較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認知偏差

          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沿兩條線展開,一是兩課教育(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二是輔導員教育。兩課教育的主要內容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思想品德課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較少涉及到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輔導員教育的內容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日常管理、就業指導、心理健康以及學生黨團建設等,也較少涉及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不少排斥甚至否定傳統文化的現象,究其原因是對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認識不清,亟待厘正。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是相融的

          任何傳統文化都既有其精華的一面,也有其糟粕的一面,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否定之否定理論告訴我們,任何事物既有其肯定的一面,又有其否定的一面,中國的傳統文化也不例外。腐朽的傳統文化是其否定的一面,優秀的傳統文化則是其肯定的一面,我們應當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并為我所用,這才是在2015年5月4日在與北京大學學子座談時談到的“文化自信”的體現。經常引用古語名言作為自己觀點的佐證就是積極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是“培養人、塑造人”,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黨的十確立的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一價值觀的內涵就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相融的。以愛國為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位卑未敢忘國憂”,“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等都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以誠信為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等都表達了做人需講誠信的道理。此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吻合的名言警句、成語典故和歷史故事不勝枚舉。由此可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與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是相融的。

          (二)文化西化既不是現代化成功與否的必要條件,也不是成功與否的充分條件

          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都存在著這樣一種思潮,即文化落后是導致中國近現代落后于西方國家的主要原因。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認為新教倫理是導致資本主義在西方萌芽、發展的重要原因。受此論著的影響,一些人開始認為,文化的落后是中國在近代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的重要原因,并提倡在文化上要全面西化。但這一觀點明顯犯了簡單的文化決定論的錯誤。一方面,文化是如何影響現代化進程的問題還遠未得出一致結論。從國際經驗上來看,盡管現在發達國家的主體是受基督教文化影響的西方國家,但已經完成現代化進程的東亞國家或地區,如新加坡、韓國、日本和中國臺灣等,都深受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因此,且不談文化是否會影響現代化進程,即便文化會影響現代化進程,但西方文化不是與現代化相融的唯一文化,中國文化也不就是與現代化相悖的文化。另一方面,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動態演化的能力,是能夠適應現代化進程的。從中國文化的演進歷史來看,中國傳統文化的動態演化能力是很強的,歷史上就出現過多次與其他民族文化進行交融的現象,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中國文化這種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精神決定了中國文化也是能夠適應現代化進程的。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揚棄,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也能夠煥發出新的光輝。端正這一認識,不要將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實現對立起來,才能夠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好傳統文化的推廣與普及工作。

          (三)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還有一種錯誤的觀點是,中國傳統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不大。而事實恰恰相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是能夠發揮重要作用的。一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能夠豐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如前所述,現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兩條主線是兩課教育和輔導員教育,但無論是哪一條主線都存在內容不豐富、不精彩和難以吸引學生的弊端。單純的說教和灌輸難以影響高校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應當通過豐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來吸引學生,從而達到塑造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目的,而傳統文化中的名言警句、成語典故和歷史故事能夠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豐富的素材。二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改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如前所述,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言傳為主,缺少身教,而身教則是更好的教育方式。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一直有言傳和身教相結合的傳統。南朝?宋?范嘩《后漢書?第五倫傳》中就有“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蓖蹶柮髟凇秱髁曚洝分刑岢摹爸泻弦弧币舶讼嗨频膬热?,“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痹谒枷胝谓逃ぷ髦型菩袀鹘y文化,讓工作的參與者普遍學習和踐行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問題及其對策

          基于上述認識,我們認為,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與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但從現實情況來看,在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方面,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兩課教育缺少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內容

          在當前的兩課教育中,占主體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同志的重要講話等內容,而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許多高校僅僅是一門公共選修課,甚少有課程將兩者結合起來。開展兩課教育淪為只是為了完成教育主管部門安排的特定任務,這種現象在理工科、商科類等專門院校表現得尤為明顯。兩課教育和傳統文化相分裂的現狀使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發揮受到了較大程度的抑制。然而,這一分裂的現狀卻被長期忽視。

          (二)高校輔導員隊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不足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論文篇(5)

          關鍵詞:傳統文化;孔子學堂;大學生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發展的積淀、智慧的結晶、寶貴的精神財富,其思想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穿越時空、價值不朽,它以中華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倫理道德、性格特征、審美趣味、知識結構、行為規范、風尚習俗等主體形式存在和延續著[1]。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特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理論,其主體是儒家文化,另外還包含著道、佛、法、墨等其他各家學說,唐宋以后儒道佛三家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具有極其豐富的內涵。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進,各種不同文化、價值理念等紛紛進入中國,沖擊著中國人傳統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文化信仰等,處于價值觀和思想形成期的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變化的“晴雨表”,反應尤為劇烈,部分大學生甚至將對傳統的背叛視為進步的標志,不明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中華民族發展大業的重要性,“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建設者與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要有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高度社會責任感,因此,加強當代大學生中華優秀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引導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熱愛、傳承、創新,并使大學生自覺肩負起社會責任,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理論的基本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包含非常豐富的內容,而且表現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那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哪些基本精神內容呢?張豈之認為:中國哲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靈魂,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四方面的基本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奇偶精神、會通精神。[2]第一、人文精神,重視道德修養,主張人們通過自身的修養和學習成為高尚的人有理想的人;第二、自然精神,中國古代各個學派都從不同的方面探討人和自然的關系,即所謂“天人關系”;第三、奇偶精神,從陰陽、五行、八卦到孔子的“中庸”說、老子的“抑損舉補”理論,從哲學到其他文化,如中國古建筑、古代都城布局等等都體現了“奇偶”變化的辯證思維;第四、“會痛”精神,中國傳統文化不是抱殘守缺、固步自封的文化,她善于學習各種文化體系的長處,有能加以消化吸收用以豐富自己,體現出“會通”精神,如先秦時期許多學派間相互辯論又相互吸收,共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還善于吸收消化外來文化,如印度佛學被改造而融匯于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之中。張岱年認為:中國文化豐富多彩,中國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國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單純的,而是一個包括諸多要素的統一體系。這個體系的要素主要有四點:(1)剛健有為,(2)和與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協調。[3]他在談談中國傳統文化時總結認為中國文化有兩個基本精神,具有高度的理論價值,一是“以人為本”,一是“以和為貴”。紀寶成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得出自己的觀點,提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國家民族立場上的統一意識、為政治國理念上的民本要求、社會秩序建設上的和諧意愿、倫理關系處理上的仁義主張、事業追求態度上的自強精神、解決矛盾方式上的中庸選擇、個人理想追求上的“修齊治平”、社會理想上追求“小康大同”。[4]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屬于觀念形態的范疇,是相對于文化的具體表現而言的,文化的具體表現包括物質、制度、行為、思想意識等層面,無不和內在的文化精神相關系,優秀傳統文化實質上是民族文化基本精神的具體體現。

          二、加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現實意義和要求

          古人的智慧,很讓人贊嘆,比如說哲學,我們有很多的哲學家,卻很少有人能如老子一樣寫一本《道德經》傳承久遠,還被翻譯成多國語言文字,被世界各國的哲學家、思想家所研究;有很多的歷史學院和歷史學家,卻很少有人能如司馬遷一樣寫出一本《史記》,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多的軍事院校、軍事科學家,又有誰能寫出一本書,如《孫子兵法》,仍然被西點軍校奉為教材,這些例子告訴我們,其實中國古人的智慧,不能說是后人沒有辦法超越的,但是它確實是后人難以超越的。諸如這樣的經典,在傳統文化的海洋中數不勝數,曾說:“要把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里,這個經典包含著豐富的內容,中國幾千年形成的價值取向,還有人格、人生境界都包括在經典里面?!比说男摒B、文化的素養、漢字書寫能力、口語表達能力也都包含在經典學習當中。我們要建立的不僅僅是價值觀的問題,而是一個全方位的如何對待傳統文化以及如何學習、傳承和創新的問題,這需要經過很多人的努力才能實現。我們人,要認識客觀事物,要認識得清楚,首先必須把我們的心先清靜下來。一個好的老師,能讓他的學生變化氣質。而有一個人,有一本書,能讓一個民族變化氣質,這個人就是孔子,這本書就是《論語》,這個民族就是中華民族,這種氣質就是“文質彬彬”的君子氣質。歷史是最好的過濾器,它告訴我們什么才是民族精神的精華,什么才是民族智慧的結晶。1988年,一些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聚會巴黎,曾有人發出這樣的聲音: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要從2500年前的中國的儒家文化那里去尋求智慧。在聯合國的總部也刻著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話。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我們來說,已經是流淌在血管里的血液,是我們的財富。我們黨高度重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著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學態度,將其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資源,將其融入中國發展道路,將實現對傳統文化完美的“超越式傳承”,開啟了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治國理政情懷的新篇章。比如: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舉行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把文化改革發展作為主題,全會通過了《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專門講到有關傳統文化問題: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堅持保護利用、普及弘揚并重,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和闡發,維護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新時代鼓舞人民前進的精神力量;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關于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制定本指導綱要。闡述了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基本方法和要求;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和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關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深入推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教育部于2014、2015、2016年連續三年組織開展了“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各地各高校高度重視、積極響應,依據每年的主題緊密結合大學精神凝練和校園文化建設,著力打造出了一批效果好、影響大、有特色、可推廣的品牌活動,對引導高校學生自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努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到了積極作用,產生了良好反響。

          三、大學關于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

          大學在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至少承擔著四個方面的職責與歷史使命。第一、大學生文化自覺的倡導者。培養大學生的文化自覺,首先應認識、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和作用,系統研究、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鼓勵學生讀經典、讀原著,深入系統地學習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和精華;第二、文化多樣性的推動者。增進不同文化體系之間的相互理解、尊重和融匯,而大學在這方面大有可為。從本義上講,大學就有包羅萬象、海納百川的含義,代表著知識的普遍性和多樣性。大學要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也應推動世界文化的發展,應通過各種交流、活動、競賽、報告等促進世界不同文化之間的溝通與融合;第三、傳統文化創新的實踐者。傳統文化創新至少應包括以下兩點:一是促進人文學科類文化的發展和繁榮。二是促進人文與科技生活之間的交融;第四、先進文化引領的先行者。一方面,大學應對落后、消極、低俗的通俗文化進行學理上的、建設性的批判;另一方面,大學應通過加強對高雅文化的追求和傳播,對真、善、美、愛的闡釋和倡導,創造性地引領大學生。大學應成為先進文化引領的先行者,成為新時期民族精神的象征。2013年3月同志在中央黨校80年校慶時的講話: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2013年11月同志在考察山東曲阜孔廟時提及傳統文化時指出: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2014年2月24日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四、加強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和探索

          1、傳統文化講壇傳經典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文明進步理念,我們在學院內組織大學生開展“論語小講壇”系列活動?!墩撜Z》是“四書五經”之首,是世界了解和研究中國的重要典籍,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和處世哲學。2014年下半年著重開展的“論語小講壇”,共舉辦了八期系列活動,主要由對傳統文化富有濃厚興趣并潛心鉆研的16名學生代表從道德、修養、處事等多方面為廣大同學解讀經典內容,并邀請相關老師和專家對活動進行評析和指導。分享儒家崇德貴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親的倫理文化、文質彬彬的禮樂文化、天人合一的存在信仰、遠神近人的人本趨向的基本思想?!度纸洝沸≈v壇于2015年6月19日首次開講,共舉辦三期,先后有九名同學選取《三字經》中的經典語句進行深入淺出、周到細致的講解。他們或圍繞孟子在政治、經濟、教育等方面的主張展開敘述,或以“勤學”為主題講述主觀努力對于成才的重要性,或以“修身”為主題為同學們指明修身之道?!度纸洝纷鳛橹腥A民族的珍貴文化遺產,用通俗的文字將經史子集等各部類的知識揉合在一起,貫穿著“仁、義、誠、敬、孝”的核心思想,有利于使世人更好地達到“德行合一”的“圣人”之境。

          2、孔子學堂揚傳統

          “孔子學堂”是由中國孔子基金會創辦,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主要目標,以“寫好字、讀好書、做好人”為宗旨的公益性社會教育基地,致力于探索孔子教育思想與現代學校教育、社區建設、企業發展相結合的特色文化發展之路??鬃訉W堂落戶學校后,學院于2015年上半年開始承辦學??鬃訉W堂系列活動,其中包括校內大學生主講的《三字經》小講壇和校內外專家學者主講的傳統文化講座?!度纸洝沸≈v壇響應了黨中央關于弘揚傳統文化教育的號召,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積極學習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此外,山東中醫藥大學郭瑞華教授專題講授《黃帝內經中的四時養生觀》、齊魯工業大學劉新利教授專題講授《孔子與琴》、陳京偉教授點評《三字經》等校內外專家學者也應邀做客孔子學堂??鬃訉W堂作為高校開展傳統文化現代轉化和創新發展的工程立項建設,全面系統設計校園文化系統,打造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精品工程,將努力把系列活動做大做強,引導學生學習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禮韻漢服頌文化

          2013年,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的禮韻漢服社成立。在學院團委的指導幫助下,禮韻漢服社近一年來開展了一系列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活動,易學文化沙龍、漢服科普講座、趣味紙漢服活動、中秋月夜祭活動等等取得的非常不錯的效果,被各大媒體爭相報道。

          4、創新形式建體系

          接下來將積極探索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形式和新辦法,以不同載體和依托,內修內涵,外樹形象,持續推進各項相關工作。致力于著力打造以本校同學講解為支撐;以專家學者講座為重點;以讀書沙龍活動為基礎;以專題文化展演為依托;以網絡陣地推廣為突破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的體系化建設。

          作者:呂麗紅 郭玉晶 李翠 劉文龍 高欣明 單位:齊魯工業大學

          參考文獻:

          [1]郎瑋.中國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青年文學家,2011,(2):141-142

          [2]張豈之《中國傳統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張岱年《中國文化精神》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3月[4]紀寶成《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精神文明導刊》2009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論文篇(6)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5C-0056-03

          縱觀當今世界經濟科技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的底蘊,各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有機地融入了社會經濟、科學領域和人民生活的發展過程中,促進了各領域協調發展。美國的歷史談不上悠久,但世界各國移民帶來了各國的傳統文化,經過不斷地碰撞融合、棄糟吸髓地滲透到美國的各領域,來自各國的文化精髓被廣泛地應用于教育、軍事、經濟、科技等領域,促進了美國成為近一個多世紀的超級大國。由此可見,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對各國社會經濟、科技研究和人民生活等方面,都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在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的今天,更要重視優秀傳統文化在教育、科技、經濟和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滲透到各層次的國民教育中,以促進我國未來各領域的和諧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本文擬以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探討如何在高職工科教育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一、在高職工科教育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必須加強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和創新。教育部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也強調:“大學階段,以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為重點,培養學生的文化創新意識,增強學生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而高職工科學生,是擔負著未來國家經濟建設的主力軍,他們即將從事生產、服務和基礎管理的第一線工作,工作范圍涉及國家建設的各領域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加強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勢在必行。

          當前,社會普遍認為“進高職院校就是為了學專門技能以便就業”,高職工科學生雖認同科學知識、專業技術是真學問,卻忽視了社會科學、傳統文化的學習,以致部分學生缺乏思想道德修養的培養。在這種觀念下,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即使有著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但卻可能缺乏創新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其職業發展會受到影響;甚至一些學生因急功近利,鋌而走險做出危害社會的事情。概括起來就是,高職教育存在“重技能培養、輕素養教育”的?^念,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特別是在工科教學中,缺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學生不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往往存在以下問題:其一,不知道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去啟迪專業學習與運用創新思維;其二,不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專業的關聯性,缺少將傳統文化的元素運用于學習和工作中的能力;其三,缺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國外優秀文化成果融合并運用于建構新文化、新知識的能力;其四,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觀淡??;其五,個別學生缺失傳統道德和民族自豪感,崇洋媚外和個人思想嚴重,等等。要扭轉這一不利局面,就要在高職工科教育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國家建設的有用人才。

          二、在高職工科教育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等45所高校共同簽署了《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之大學校長責任共識》,彰顯了在高等教育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感。作為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的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了深入貫徹教育部關于《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開展了在學科教育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一系列工作。

          (一)加強全員培訓,提升師資隊伍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水平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由院領導牽頭、基礎部教師參與和邀請區內國學大師、專家,成立了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培訓指導小組,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端正思想,增強教師的使命感;邀請市黨校、市文化館的國學大師開展“國學”“柳州史”等講座,開拓了教師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視野;各專業教學團隊結合本專業教育的特點,嘗試“基于高職教育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研究與實踐”的課題研究,并根據各自的特長,撰寫了《傳統文化概論》《柳宗元》和《劉三姐》等專著10余部,各團隊開設了名著賞析、傳統詩詞賞析等多門專業選修課;邀請市內優秀技藝大師參與專業教學,通過“傳、幫、帶”,增強了各教學團隊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能力,各教學團隊通過集體備課活動,深入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案例,滲透到專業學科的教學,以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提高學生學習及未來工作的研究能力及創造力。

          (二)完善教育環境,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多元互補功能

          1.以特色活動為重點,確保傳統文化教育精品化多元化。一是定期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舉辦川劇、京劇、話劇等傳統藝術專場20余次,觀看師生達2萬余人。二是積極打造“道德講堂”“名師講學”“柳職大講堂”“博雅文化講堂”四大講堂文化品牌,邀請國學大師、專家為本校師生開展國學講座50余場。三是成立信仰學社及志愿者協會,聯合柳州市內中小學進入社區、鄉村舉辦古詩朗誦、勤儉節約等優秀美德活動。四是團委、學生會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國學季風”主題教育活動,組織了“中華茶藝”、武術表演、中華書法等重點活動和常規活動,通過名著閱讀沙龍、傳統文化知識講座、經典劇目展演、知識競賽及壯鄉傳統文化尋訪展示等途徑,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緊密地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

          2.打造國學活動平臺,鼓勵學生自覺接受、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每年都組織學生到文廟參加柳州市舉辦的一年一度祭孔大典,學生分別在大典中扮演司儀、禮生、舞生、武士、壯漢、樂生、花籃禮儀等角色,演繹“祭祀先師孔子,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建設更加美好的柳州”為主題的“樂、歌、舞、禮”,弘揚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及其賦予新時代的生命力。為弘揚中華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學生每學期開學初都會自發在校園內宣傳“光盤行動”,引導全體師生節約糧食。另外,以環保與食品系牽頭的各種關注低碳環保的活動,彰顯了中國古人一直提倡的“天人合一”思想。

          三、在高職工科教育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

          柳州有著豐富的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歷史,在市政府極力打造“全國文明城市”的城市環境建設中,新建和修建了柳江明珠水上大舞臺、百里柳江十里畫廊、柳州園博園、工業博物館、軍事博物館、柳州體育館、游泳館、柳江噴泉、文廟、柳侯祠、白蓮洞古人類遺址博物館等一大批群眾文化娛樂場所,并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這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校外氛圍。在這樣良好的校內外教育環境中,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滲透到高職工科教育中,關鍵在于培育學生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去思考、研究和解決現代科技的一些問題,從而將傳統文化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促進思維方式的多樣化,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因勢滲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高職工科教育中,要充分利用一些基于優秀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進行現代科技項目的研究的成功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模具設計與制造、汽車檢測與維修等工科基礎課的機械設計課程教學中,通過舉例世界級汽車設計大師喬治亞羅為中華汽車所設計的“尊馳”案例,讓學生觀看“尊馳”的設計、生產流程及效果圖,分組充分討論“尊馳”設計體現了哪些元素,學生積極找出優美的圓弧線條與翹起的尾翼、V字形底盤與中字形隔柵完美結合的感性視覺效果和唐裝與咖啡、國畫與歌劇等意識流的理性認知,深感大師設計的細膩人文情懷;再點出喬治亞羅設計的理念:如何將原創轉化成品牌,這要扎根于你的文化,與文化能產生共鳴的產品才能成為經典品牌。這些案例,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讓學生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現代科技的影響,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習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的結合,對現代科技的發展研究,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從而培育學生的民族自信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傳統文化和專業技術的積極性。

          (二)漸進滲透,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高職工科教育中,可漸進地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培育學生以優秀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去思考、研究和解決究現代科技的一些問題。例如,在工科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中舉例:二進制是當前電子信息的數學基礎,但長期以來關于萊布尼茲是否是看到伏羲八卦圖之后才發明二進制的,在學術界有著激烈爭論。直到2006年,比利時華人胡楊、李長鐸經考證大量原始文獻以及萊布尼茲本人信件后,寫出《萊布尼茲:二進制與伏羲八卦圖考》,驗證了“二進制源于伏羲八卦圖的思維啟發”,引起各國學術界廣泛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我國古代傳統文化的人文、科技和思維科學的成果資料,引入學科研究和教?W。又如,在高等數學教學中可以舉例:中國古代數學體系從傳統經驗上,已發展到一步步的程序性算法;我國吳文俊院士應用傳統數學的程序性算法,結合計算機高速運算,全面開展幾何問題的機器證明,推動了機械化數學的發展,我國“銀河”系列計算機的開發研制,也滲透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思維。

          (三)遷移滲透,驅動學生建構新知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益于推進科技創新活動,這種創新活動表現為對傳統文化的自我認同,并遷移到現代問題的研究及建構的認知。例如,現代有數控車床、刨床、銑床、鏜床等金屬精加工機床,但卻無法加工形狀復雜的部件,而中國古代“失蠟法”有能鑄造銅鐵佛像或其他鑄件的方法,現已由“失蠟法”發展起精密鑄造業。又如,1988年我國建成的上海經貿大廈,由美國著名建筑師事務所設計,吸取的就是中國傳統塔的符號因素,“以中國塔的形象為起點,設計一個極具時代氣息和地方特色的塔式建筑”。再如,柳州21座跨江大橋中的“風雨橋”“文惠橋”的設計,將我國侗、漢族的傳統形式中的非精神的成分遷移到現代化的建筑,將傳統符號與現代符號想象共融與結合,實現現代建筑設計中對傳統符號的美感傳承。這些例子通過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討論,有利于傳統文化的遷移滲透,促進學生建構新知識、新技能。

          (四)融合滲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科學已開始解決環境惡化、資源匱乏、災害預報等重大自然史和人與自然關系的復雜性課題。然而,西方“還原論”科學體系已面臨無能為力的困惑。這必須推進科學復雜性、非線性研究以及對綜合方法和整體論的創新認識;促進當前科學由簡單性探索向復雜性研究的變革,而中國傳統整體論科學滲透到現代科學復雜性的研究,已令世人矚目。例如,英國《NATURE》期刊評價:“竺可楨論點是特別有說服力的,著重說明了研究氣候變遷的途徑(運用中國歷代氣候的記載,進行現代氣候變化的研究)”。又如,對于大型工程設計的論證,我國學者已創造歷史模型法,通過與運用物理模型法、數學模型法的論證與融合,從歷史特大災害記錄,研究歷史上的巨大自然變動幅度和災害強度,從而使工程設計充分考慮防震、防洪的等級,避免工程造價的盲目增加(如長江三峽工程、黃河小浪底工程和杭州灣跨海大橋工程等)。這些案例的解說,能夠促使學生增強民族自豪感,深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習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相結合的重要性,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五)實踐滲透,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論文篇(7)

          【關鍵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

          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引入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宣傳闡釋,對提高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實踐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同志在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敝袊鴥炐銈鹘y文化能夠成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重要資源。如:

          愛國主義思想:中華民族自古就具有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縱觀中國歷史,愛國主義就像一根紅線貫穿于中華民族的歷史之中。從陸游的“位卑未敢忘憂國”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從范仲淹的“先天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無不體現了中華兒女愛國憂國,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精神。

          崇高的價值追求:諸如“天人合一”、“內圣外王”的精神境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人生態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和而不同”、“和實生物”的價值追求,“天下為公”、“大同之世”的社會理想等等,凝聚了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生活經驗、生存智慧,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包含著中華民族最強大的精神基因。

          激勵個人自強不息積極向上的內容:自強不息的思想,從中華民族產生之時就已產生,其最早的理論代表作當推《周易》?!吨芤住返摹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對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動寫照,影響著世世代代的中國人,為曾經在黑暗中的中國人點亮一盞明燈。中國古人崇拜的“精衛填?!?、“愚公移山”等神話故事體現了堅忍不拔、奮斗不息的精神??鬃诱f:“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孟子認為“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李白有云:“天生我才必有用”等。

          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只有充分利用這些寶貴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才可以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使講授的內容能夠真正被學生認可接受并入腦入心,這是因為大學生血液里流淌的是中華民族的血脈,這種血緣的遺傳使大學生對自己民族傳統文化具有本能的親切和好感,接受度和理解度都會提高。

          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引入思想政治課教學可以有效增強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人文底蘊

          從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際來看,多數尚未形成在教學過程中傳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完善機制,沒有形成與中學傳統文化教育有效銜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兩門必修課和形勢與政策課,一般老師在講授這些課程時,很少運用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較少考慮到學生在中學時所學到的傳統文化知識,在教學案例中鮮有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造成了傳統文化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明顯缺失,這樣的思想政治課必然會缺乏應有的人文底蘊,更談不上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揚。

          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引入思想政治課教學,才能增強思想政治課的人文底蘊。在理論教學中應增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如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設立道德修養與“孝”文化,中國古代法家文化等專題,在《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中設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專題,還應根據教學內容引用體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名言典故案例;在實踐教學中開展與中國傳統文化內容相關的主題活動,如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競賽、情景劇表演、主題展示等,組織學生參觀古文化遺址,觀看傳統文化主題展覽、訪問民間藝人等。通過讓學生身臨其境親歷親為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產生了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強烈認同感、自豪感,使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更加系統,更加深入,增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同志在2013年9月26日在會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的講話中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今天依然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睆哪撤N意義上來說,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能否真正發揮自己的優勢,其關鍵環節在于能否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吸收營養,使其在自身內容的建構上具有豐富的人文底蘊。

          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引入思想政治課教學有助于學生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神實質

          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引入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有助于學生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神實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精神實質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來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不僅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經驗的總結和概括,也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總結和概括。如:

          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同志把我國古人“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的思想提升到辯證唯物主義的高度,使之成為概括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和靈魂,他指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事物內部的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

          與時俱進的思想?!芭c時俱進”一詞最早見于《周易》的“與時偕行”、“與時推移”等,1910年初,蔡元培撰寫《中國理論學史》把散見于中國古書中的“與時偕行”、“與時俱化”、“與時俱新”等激勵人的說法概括綜合為“與時俱進”。

          和諧社會的思想。我國歷史上曾經產生過許多有關社會和諧的思想。如:孔子“和為貴”的思想;《禮記.禮運》中描繪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養,矜寡孤獨廢者皆有所養”的理想社會;孫中山的“天下為公”。

          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引入思想政治課教學有利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職院校是隨著我國現代化迅速發展應運產生的,是為生產一線培養專門技術人才的,因此有人狹隘地認為,高職教育是“技術教育”,人文教育在有的高職院校被嚴重淡化。缺乏人文精神,僅憑知識和技能并不能給人類的生活帶來幸福和尊嚴,也不可能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同時也會造成高職大學生存在很多的心理健康問題,如:由理想與現實的差異而導致的失落感、由人際關系的變遷與重構而導致的孤獨感、由目標缺乏及學習、就業預期壓力而導致的迷茫感等。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引入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將發揮積極地促進作用,如:

          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明德”、“親(新)民”、“至善”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優秀傳統道德培養學生修身養性、靜心讀書,調整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態。

          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的檢視自我的方法,對大學生發生問題常歸因于外部,常有失落感、愛鉆牛角尖的不健康心理的調節具有積極意義。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塞翁失馬焉知非?!?、“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蓋其不能” 等古人面對挫折的積極心態,引導心理防御能力差,調試能力弱的大學生培養面對挫折的良好心態。

          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強調人際關系中的“以和為美”,在與人相處時秉持“仁”的思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引導高職大學生解決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心理問題,使之在和同學、室友及師長相處過程中,堅持相互間既要支持、照顧、幫助、相互間又要謙讓、諒解、妥協的原則,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的能力。

          綜上所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有責任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引入思想政治課教學,從而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感染力、影響力,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薛學興.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M].湖南大學出版社,2010.

          [2] 宋元林.中國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湖南大學出版社,2012.

          [3] 顧友仁.中國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M].安徽大學出版社,2011.

          友情鏈接
          2023天天插天天射天天舔天天操,男人网站在线看日韩,久操网站在线观看免费,小说,亚洲图片